正在热映的进口美国片《黑衣人3》,中文翻译出现了“坑爹”、“伤不起”、“地沟油”等本土化词语。有人指出,这种翻译有点不伦不类,容易让人“出戏”。对此,笔者认为,进口片翻译只要不偏离原意,就宜做到本土化。
笔者也陪家人观看过《黑衣人3》,发现其中确实有“很二”、“伤不起”、“这个真没有”、“这个可以有”等台词,还有“此恨绵绵无绝期”的诗句,而且每每都令我们会心一笑。但我们并没因此而“出戏”。相反,倒是增添了不少乐趣。
其实,进口片翻译本土化现象,在《黑衣人3》之前就有了,诸如“粉丝”、“神马都是浮云”、“我是来打酱油的”等“中国式”网络流行语,就常出现在《功夫熊猫》、《加菲猫2》等进口影片中。
不同国家,对同一种事物、同一个意思,都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。翻译国外进口片,是一种二度创作,重在灵活领会和表达其原意,而不在于死板地用其原来的话语。参与过《战马》等字幕翻译的影评人毕成功就此话题曾说:“通过本土化的幽默来减少喜剧文化上的隔阂,是合适的。”笔者很赞同这种观点。
事实上,不少外国影片和电视剧,在我国进口后进行二度创作时,恰恰是因为有了“接地气”的翻译,才使其可看性增强,也才让观众更容易听懂台词和看懂其剧情。当然,翻译本土化也还是要切合原片的情境和语境,不要过于离谱和搞笑,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。
来源:宁夏新闻网 |